新时代青年要在投身共同缔造实践中建功立业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这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当前,湖北正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吹响了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时代号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在投身乡村振兴的共同缔造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贡献自己、成就自己。
青年要以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在共同缔造中成就自我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必由之路,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广大青年作为最积极、最有朝气、最有活力的群体,始终葆有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参与共同缔造实践,投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积极为基层治理贡献青春力量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亿万乡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正在全面推进的共同缔造实践为广大青年茁壮成长、施展才华、建功乡村振兴提供了历史的大舞台。共同缔造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广大青年作为纽带致力于传播共同缔造理念并以技术支持、智慧支持、人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在共同缔造实践中必须脚踏实地深入群众,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让共同缔造实践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智慧,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可持续的青春力量。
青年要发挥自身优势当好共同缔造实践的生力军
青年学习能力强,富有干事创业的朝气和勇气,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学习领悟力强,能快速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青年主动参与共同缔造实践,既能担当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解读者,又能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是基层群众,青年要深入基层,发挥自身优势发动好带动好人民群众投身其中。首先要做好乡村振兴的宏观政策解读工作,在理解和把握、学习和动员、坚持和执行上面下功夫,尤其是要把“五个振兴”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怎么做给基层群众讲清楚、弄明白。在共同缔造实践中,青年通过将现代管理新理念和新思维、现代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与基层群众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加强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全面掌握区域内青年群体情况,用新媒体宣传推广创新创业新政策、财政投入新政策,吸引外出和外来人才进乡到村,组织知识、技能培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通过文化振兴项目支撑,追根溯源,挖掘优秀农耕文化,提升知名度,进而转化为旅游、产品等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以污水处理、垃圾治理、水质改善为切入点,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依托专业人才和资源发展绿色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通过以党建带团建的形式,完善基层组织结构,在社区、村组、学校、企业的党团支部中开展结对共建,开展理论宣讲、组织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发挥自身信息和资源优势,帮助乡村引进人才,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在留村毕业大学生、致富能人和其他优秀人才中加大组织培养力度,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为促进乡村组织振兴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
青年要以敢为善为的勇气在破解共同缔造难点上善作善成
开展共同缔造实践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广大青年要将共同缔造实践落到实处,关键就要先聚焦难点问题实施攻坚。据调研,乡村常住人口仍是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如何将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使共同缔造实践获得基层群众理解和普遍支持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广大青年要在深入基层调查和认真把握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展现自身的宣讲能力,精准把握共同缔造实践内涵与方法,以点带面铺开进行知识普及。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共同缔造的核心在于“共同”,必须汇集基层群众力量来实施共同缔造,要提升共同缔造的多方参与度,尤其是要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汇聚群众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青年要在实践中始终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理念,在工作推进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找准基层群众需求,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先从改善基层群众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做起,让人民群众看到实绩、尝到甜头,不断增强获得感,增强主动参与共同缔造的内生动力。在共同缔造中要努力化解群众分歧,破解矛盾难题,统一思想、汇聚民心,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变“你和我”为“我们”,提升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认可度、参与度,真正汇聚起共同缔造的强大力量。
(作者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学锋 张喻)